雞旦事件表現到什麽呢?
眾官員都處變不驚
沒有架子, 作為大眾的高級公僕, 總要"以和為貴" 最好就是風平浪靜, 不要激親大家。
他們也沒有高高在上的官氣
表現出"為民請命" 吞聲忍氣的功力
好有英國珅士的功架和反應, 含蓄而內歛
盡量釋除怨氣!!!
而CY 第一個站出來嚴正示威. - 一副"打啦"的景象! 只怕挑旺火頭唯我所願了 - 本來火頭就是甚旺也。 硬崩崩, 不是好方法, 好在有財爺大將之風頂住, 民心所之! -
現在的局面, 就苦了中間的警察, 可謂無辜也!
近日有關於"氣油彈"的詞語出現, 令人想起當年人民入境署火警禍及無辜的公僕一事。 - 禍一闖了, 大家才知, 不應過激!
所以, 一定要"動口不動手" 才是大原則。 紙棺財, 溪錢等等無傷大雅, 開口警示才扔野, 仲要唔中果隻, 成了常規動作。 (最重要台上果個唔好身手過敏, 去避.) 因為可以一避就中!
今次, 都唔知點解, 個年青人咁好眼力和手力, 扔中; 天呀, 最最失敗的示威者!!!
最緊要是聲大大, 嘈之百敝; 四面楚歌咁。
絶不能動手, 推撞。 無mug必要打起上來呀! - 因為這裏是太平地香港香港。
在官員來說, 可以辭職的都辭職, 廢事命都無。
不可以辭職的都心裏有數, 唔著西裝, 著便服;
唔著高跟鞋, 著波鞋 - 正是有事走得快好世界, 走得more, 就無nose. - 小朋友都識的歌仔。
眾官員似乎立志唔跟他站在不同的一個方格裏, 他們只做實事, 不與民為敵。
以和為貴, 保守 - 是一向公務員的作風, 公務員畢竟不過是"平民老百姓" - 畢竟退休之後, 又是亞伯一名。
回看過去, 唯一一個好似CY咁威的, 就是葉劉, 所以落台也特別快人一步。 其他還食緊鐵飯碗的, 當年都不站在葉劉同一格。
葉劉當年表現與眾不同, 聽聞有comment, 說她太進取。 進取無不好, 但原來在公務員這個範籌, 太進取真的有其不好的地方 - 因為明顯是行"team work" 制。
這就是何以 "system" 比個人魅力表演重要得多, 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 故此王安石縱使有幾叻, 還是敗得無顏也。
所以, 看來, 強悍的CY.. - 注定路線沒有兩樣。
好多人都跌晒眼鏡, 以為貴為戴得梁行的老細, 應該不凡 - 原來內力有D, 但親和力真的少得咁緊!!!
若跟馬時亨相比, 馬顯得更加高明。
雖然馬時亨早失第一步, 因為仙士股事件, 聲名掃地, 但是郤可以扭轉乾坤, 真的功力過人, 唔可以睇少的人物。
這件鷄旦事件, 更見本屆官員堅守自己的立場。 不與CY同流, 真有趣. 似乎在等他落台啊!!!
Wait and see - 有日過日
官員的一套說話方式的特點如下:
1. 關於感性的詞語有: "遺憾, 傷心, 痛心" - 似乎目的是為廣大的巿民吐心聲, 是大路的。 (當然跟時下一些網上冷血的言論, 不可相提並論!)
2. 關於公義方面: "要嚴正執法, 這種行為社會不能容忍和故息" - 作為公僕, 要為民請命, 有能力保障一般平常老百姓的安危和尊嚴。 作為領袖, 要出面筰出聲明, 以正視聽。
3. 所以, 雖然他們的言詞流於官腔, 就是"no comment", 都代表他們的 "權威性"。 言詞在官員口中出來的, 就是代表了團隊的立場。 所以高永文出來交代事件, 總是小心翼翼, 講了就算, 要準確, 不能爭議, 才可確立權威。 大路的!! - 這個, CY還未做到, 所以, 不能賺取人心。
4. 最高明的是, 政策本身self-evident !!! 如: 湯顯明事件就是了。 旺角行人路批判單一巿民的集會, 和要教署提交小學老師講粗口報告, 就極其失敗的言詞了!!! 一來非大路/平常老百姓心中想做的, 二則玩個人迫害這種遊戲, 太小家了, 作為一個全民的領導人, 在這種非十惡不赦的事上, (行為偏差的事上)大做文章, too bad. - 如何有特首應有的量度呢?
也沒有包公的半點智慧存在。 令人想到是偏頗和不公義。
公信力有此建立之.
~~~~
有時利益漏報事件, 其實是一門極度尶介的事件.
參賽者本就不會知道個別評審怎樣比分的,
若一揚, 所有野都在太陽底下, 全面公諸於世, - "真抵死"
"我都沒有選擇那一個作品, 所以, 代表當中過程沒有任何利益衝突的問題" - 哈哈, 好玄好妙! - 好精彩呀 ! (好似在賭枱邊一樣, 世界就是這樣我愚你詐的了)
用這個argument 以開脫, 想深一點, 似是如非, 極之有趣!!! - 生意人的確是非比聰明。
就這樣, 參賽者本來蒙於鼓裏, 估下估下; 現在清清楚楚知道發生什麽事。
似乎是錯在對方, 一廂情願, 以為自己得米啫! 無話可說.
歷史真令人尶介.
所以西方國家, 決定40年, 50年, 就把所以檔案公諸於世, 真好, 讓後人看得一清二楚。 - 世上無秘密, 一人的清都不能自鳴清高!!
有時令人生疑, 並不是事件本身,
而是奇怪為什麽咁緊張? 為什麽會咁嬲的呢? 有咁大件事嗎?
原來是... 當秘密被揭露的時候
~~~~~
最新的民調, 中肯地說出情況:
司長方面,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的最新支持度評分為59.0分,支持率為57%,反對率為11%,民望淨值+46個百分比。
財政司長曾俊華的最新支持度評分為55.7分,支持率為45%,反對率為15%,民望淨值為+29個百分比。
至於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支持度評分為49.6分,支持率為27%,反對率為17%,民望淨值為+10個百分比。
林鄭月娥仍然是民望最高的司長。
局長方面,對比1個月前,12位局長中9人的支持率淨值上升,兩人不變,一人下跌。當中,只有保安局長黎棟國的支持率淨值變化超過抽樣誤差,上升7個百分點。
眾局長中,蘇錦樑、吳克儉和陳茂波的民望出現負值,分別為-6、-38和-42個百分點。高永文繼續是民望最高的局長,民望淨值達+80個百分點。根據民研計劃的標準,高永文屬於「表現理想」(意即支持率超過66%),林鄭月娥屬於「表現成功」(意即支持率超過50%),張建宗、曾俊華、黎棟國、陳家強、張炳良、黃錦星、曾德成及蘇錦樑及屬於「表現一般」,鄧國威、譚志源和袁國強屬於「表現不彰」(意即認知率不足50%),吳克儉及陳茂波屬於「表現失敗」(反對率超過50%)。
至於梁振英則首次跌進「表現拙劣」之列(意即反對率超過66%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