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開動的學生佔台灣立會的行動, 正正顯示出, 港台兩地反對聲音, 無處宣泄的現狀。

 

第一顯示出大陸的港和台的政策失誤, 為什麽屢屢重重覆覆出現這種情況呢?

 

第一個原因是, 大陸不了解本土的民情; 言則本土的高官偏向靠攏中央, 而冷落了本土基本民情, -  出現了這樣的矛盾。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矛盾呢?

背後的原因是, 大陸一向都是一黨專政, 一向都沒有妥協, 也沒有反對黨。  在這種情況之下, 他們的字典沒有"民情"。

就是"上訪"的, 他們大可以, 愛理不理。

就連"六四事件", 也可以以強權震下來。

 

所以, 就是收了香港之後, 他仍以這樣的格式管治,

在過程中, 反對黨被分別了出來, 並且歸邊, 在完全"不信任"的情況之下, 完全"企硬", 

在不問民情之下, 攪什麽"23條", 攪什麽"國民教育"/ 或是"愛國教育", 誰知香港本身是開放形城巿, 

這樣攪, 完全不合港情, 打倒車, 古靈精怪 - 最後, 落後思維的中聯辦官員一一要換馬。 (換湯不換藥)

23條 和 國民教育, "這兩樣嘢, 我們不需要"; "你有沒有問過我要唔要先?"

 

香港人習慣聽不同的聲音, 並不是一言堂 - 所以對左 中 右 都未至於太在意, 最重要是言之有理。 敵我本不分明, 也不介意。

但是中央就欠缺這種觀念, 防範之心非常強, 所以容讓"反對派"的空間狹窄。 不去嘗試了解, 事實上, 他們是民主選舉選出來的, 意即, 他們代表很多很多民眾的心聲!

這樣地採取漠視的態度, 是一種"失策"。

 

台灣這個情況, 正好反映出問題的本質所在。

 

為什麽從香港的政事, 沒有看到這個本質性的問題呢?

 

主因是: 香港偏向"和平示威和遊行";  一旦出現暴力, 大夥兒都不會支持攪事的人。

就是反國民教育一役, 都是以和平的集會開始, 以和平的氣氛結束。

就是本月的爭取新聞自由一事上, 縱使有流血和血腥的情況, 大家還是回報以平和的遊行之中。 

 

其二是: 當兩個不同地區, 出現同一種現狀的時候, 問題的晶結, 就更易看得清楚了!  因為大家都會問: "點解似曾相識的呢?"  那就關連到兩件事了。

其三是: 今次台灣的情況, 民情洶湧的令人側目; 

           學生的集體和團結, 不啺身地沖擊警察, 又真的令人醒一醒!

           擦亮眼睛看一看, 何必呢, 何必呢?  有咁大件事哦!

 

在中央來說, 可能個結論就好簡單, 認為是反對黨挑起民憤。

所以更加會打壓反對黨 - 

                               - 那就越攪越有問題了, 

                               - 畢竟還是, 不得不正視反對黨, 

                               - 與他們共舞, 因為他背後畢竟代表了一半的民眾! 

就是在大陸, 維權的民眾也是有的, 

   反正都要學懂如何跟反對之士, 不同立場之士同行,

    也不能永遠把他們驅趕 - 像"駝鳥"一樣, 看不見, 聽不到 - 因為互聯網的情況, 高官避無可避.

 

台灣佔立會事件 - "嘩, 反啦, 反啦"

 

   "在對面的香港人, 看過去";

     而"在對岸的台灣人, 也向這邊看過來。"  -  這下子, 互為借鏡, 繼這個"苿莉花革命", 警鐘响得更近哦!

 

也不是什麽習李脚頭的問題, 而是老人家所說: "大氣候, 小氣候" 的蝴蠂效應.

希望, 精明的相國爺兒們, 比當年的曾國藩精明, 小了執著, 多了包容, 小了血腥殺氣, 多了幾分温柔, 自信和改革的心志!

 

因為, 時代的巨輪正向這邊轉過來, 從歷史來看, 擋可以擋一陣子, 攔也攔不住, 

我們正正站在, 一個怎麽樣的"大時代".

未來是一個成功的局面, 

還是一盤亂攤子呢 - 

God bless u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針銀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