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不迫 的領導風範 : - 快70歲的施明德 

 

《文汇报》今天发表一篇署名文章说,施明德八月中旬站出来倒扁,呼吁每人缴交承诺金一百元台币,短短一周内,集聚了百***、逾亿元台币;九月九日开始静坐,虽遇连天暴雨,反贪腐倒扁阵容不减反增;历时一周后进入新阶段,十五日晚上的“围城之战”,数十***走上街头,形成首尾不见的滚滚红流,绕行逾五公里,团团包围住“总统府”,形成极为壮观的图腾。

活动总指挥施明德表示,如果陈水扁不下台,更多更大的抗争动作将陆续有来。 

  在施明德倒扁之前,有过蓝营组织的319倒扁活动和“立法院”“罢扁”行动,都以失败告终;又有亲绿学者发表声明倒扁,也因在社会上反应冷落而停顿;还有近期民盟的倒扁,声势力度都难于撼动陈水扁。何以施明德登高一呼,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号召力呢? 

  凝聚倒扁力量的最大公约数 
  
  文章说,捷速结集在施明德旗下的队伍,相当大的成分是泛蓝***。这是蓝军倒扁的基本力量,他们不满于陈水扁当局贪腐,又不甘于国民党“罢扁”不成,当曾是绿营大老的施明德证明决心与陈水扁切割之后,他们找到愤懑的宣泄口,自然而然地奔聚到施明德身边。 

  施明德倒扁队伍的另一个成分,是浅绿***。当年他们不满国民党的腐败,将票投给陈水扁,是寄望他结束贪腐政权,开创清廉管治,未曾想到陈水扁一旦掌权之后,其贪腐的劣迹有过而无不及,同为绿营出身的施明德挺身而出,他们感同身受,立即深受吸引;尤其是施明德倒扁并不倒民进党,只是对民进党恨铁不成钢,更让他们放心追随。 

  倒扁队伍中还有一个成分,是中间***。他们在政党意识上不参与蓝绿,但他们看不惯“第一家庭”及其身边幕僚的贪赃枉法,相信施明德是公义精神的代表,愿意参加到倒扁行列中来。因此,施明德口中的人民力量,先前戏谑谓之“乌合之众”,就组成了此前各派政治力量无法组成的最大群体,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反贪腐倒扁凌厉气势。在以蓝、绿、橘、黄等象征政党的台湾,反贪腐总部挑选了红色为主体,代表了人民的愤怒、人民的热情。红色***在凯道上汇成洪流,彰显众志成城的深沉意涵。 

  化解族群纷争的一剂良药 

  文章说,反对族群对立,是施明德的一贯主张。他两次以叛乱罪坐了二十五年黑牢,出狱后没有表现恨意,反而提倡“大和解”。1995年,他连任“立委”后,立刻提出与新党领导人喝咖啡,进行“大和解”会晤。2004年他竞选“立委”政见的第一点,就是集合中道力量,防堵蓝绿撕裂台湾。他认为,“大和解可以化解日益激化的族群冲突,点燃社会的宽恕之火,开辟出理性协商的政治空间。” 

  这次反贪腐倒扁静坐一开始,施明德就强调,***不要把“国旗”、党旗、社团旗帜等带进来。因为这些旗帜进场,会让陈水扁藉以划分统独或蓝绿,形成族群对决。施明德的“九九行动宣言”更明确指出,台湾已经历五十年省籍猜忌,但是经过几十年通婚,血液中蓝中带绿的人,早已超过台湾半数以上人口。群众应重新定义台湾、重新定义台湾之子,不要被蓝绿污染。 

 

 

來源: 網上wiki:

 

2006年事件簿:

總統陳水扁領導的民進黨政府爆發許多貪污事證,並且導致台灣社會上的議論與抗爭。

由於未獲得總統陳水扁的正面回應,2006年8月10日施明德提出「百萬人民倒扁運動」,並於8月12日在台北市228和平紀念公園舉行記者會,宣佈成立「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總部」,同時呼籲民眾每人捐新台幣100元的方式,當捐款累計至一億元時,代表有一百萬人參與捐款,而他也會隨即開始策劃長期的靜坐抗議活動。8月14日開始捐款,三個「百萬人民倒扁運動承諾金帳戶」約十天後即突破一億元,並於8月25日停止接受匯款,最後統計的結帳金額為新台幣111,211,563元。即1.1億元, (原本預計一個月的工作天來匯集100萬人的承諾金支持)

施明德所主導的「百萬人民反貪倒扁運動總部」在匯集超過100萬人的支持後,於是號召2006年9月9日起群眾在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台北車站廣場等地進行靜坐、遊行等街頭和平示威。

 

 

9月9日靜坐開始, 人數過萬人:

反貪倒扁行動登場,民眾集結於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進行靜坐。當時的台北市長馬英九破例核准其24小時的集會遊行,且在靜坐期間與當時的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郝龍斌數度前往贈送早餐表達支持,並在現場陪同靜坐。倒扁總部發言人范可欽表示,民眾不散,倒扁行動就不會解散。持續幾天的靜坐中,有學生上臺吶喊倒扁口號,甚至讓孩童上臺朗誦倒扁詩;有人供應免費的餐點,晚上則有藝人演唱會,其中女高音呂麗莉教授以義大利美聲唱法,和著名的民歌音樂家胡德夫,每日演唱「美麗島」歌曲。現場民眾也自發性高唱多首愛國歌曲。並宣稱有大量現場值勤之軍警人員趁休息時間加入倒扁活動。

 

首日靜坐人數,各報章媒體及政府機關的認定,有相當的數據落差。台北市警察局認為有9萬餘人[17]。倒扁總部則宣稱有30萬人[18] 美國CNN英國路透社報導稱3~5萬人[19]

新加坡電視台以頭條新聞報導:大約20萬的民眾佔據街頭,他們多半穿紅衣,來表達他們的憤怒。

 

9月15日螢光圍城:

 

倒扁活動撤離凱達格蘭大道的同時,倒扁總部發動「螢光圍城」遊行,隨後並違法佔據台北車站繼續靜坐。活動原定晚間7時登場,因為人潮太多,倒扁總部提前1小時,在傍晚6時正式出發,施明德車隊在晚間7時45分抵西門町,第三波圍城群眾,晚間7時55分已從凱道出發。晚間6時的螢光圍城遊行,由公園路(台北賓館門口)出發,沿襄陽路、懷寧街、衡陽路、中華路和平西路、南海路、泉州街、寧波西街、羅斯福路中山南路、凱達格蘭大道、公園路、襄陽路、館前路、台北火車站站前(交七)廣場集會。遊行十分熱門,途中有不少婦女及穿著制服的高中生高喊「阿扁下台」,顯示「倒扁」獲得了部份婦女及部份學生民眾的支持。

 

依據台北市警察局估計,該次遊行約有36萬人參加;倒扁總部則宣稱超過百萬人。

 

倒扁總部發起「環島遍地開花」行動:

9月29日下午4時許,由總指揮施明德率隊啟程出發,首站在新竹市孔廟前集會[35],晚上在台中仙福堂過夜[36][37]

10月1日,環島倒扁到雲林,發生雲林縣警察局虎尾分局偵查隊長劉天下過勞死的意外

但隨著運動的進行,綠營支持者對 遍地開花 的倒扁行動出現反彈情緒,各地和平示威活動開始出現綠營政治人物率支持群眾鬧場而發生流血衝突,尤其泛綠縣市的群眾以包圍汽車、丟擲石塊及毆打靜坐群眾等暴力行為作為對抗手段,在各大媒體的鏡頭渲染下,整個社會變得空前對立,例如中國時報總主筆公開以「不敢動亂,倒扁免談」為題,鼓吹應採激進運動,而部份傾綠民眾與媒體則以紅衫賊譴責參與者,甚至稱批評倒扁運動為「紅衫軍之亂」。

而當時的扁政府在陷入空前危機時,曾經擔心發生像泰國紅衫軍的軍事政變,因此在玉山官邸宴請軍方以及情治系統官員時,要求希望能穩定浮動的軍心,更表達希望軍情治系統一定要中立的立場,避免在危急關頭再生事端。因此國防部長李傑更是直奔衡山指揮所緊急下令,由各司令部限制所有士官兵不得參與凱道前的靜坐活動,還要簽署切結書,一旦發現違反,不論官階、身分,一律嚴懲。

由於部份反貪腐倒扁總部領導層為泛綠人士,支持群眾則多泛藍支持者,即媒體稱之「綠頭藍身」現象。

活動最後因久拖未決,以及紅衫軍內鬨、施明德帳目不清引發社會質疑後幾近消聲。2007年底,反貪腐總部的部份核心幹部組成「紅黨」,轉而以組織政黨取得國會一席之地,但終並未取得任何席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針銀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