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超人又出金句 -- "無能力的爭住做, 有能力的應該出來說多幾句"

 

今天, 立即出現好例子:

 

無能力者所說的話大概如下(B - 18/2/2014) , 見了此文, 大家嬲到紛紛在forum 踴躍留言: 

環球時報 竟然 評斷港人自私, 有無攪錯, 完全不知道實情: --- 傲慢與偏見, 自我無限擴大:

 

有能力者所說的話通透得多, 大體有智慧 (A - 3/3/2014), 見了此文, 大家都樂了!  所以有能力的應該多說話.  周嶽永遠似乎說多了! 

 

"一篇文章,批評「大陸人對香港有恩主心態」,但這篇文章很快被刪除。" - 不過有時有D文章出唔到街哩!

 

(A) 3/3/2014 人民日報文章: 應理解港人不滿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一篇署名文章指,香港自由行開放過度,有必要收窄空間,建議本港借鑒台灣每日配額制的做法,向內地旅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特區政府重申,暫時無意設自由行配額,限制內地旅客數目。

文章指,內地自由行帶旺香港市道,但改變了香港人過去的生活習慣,港人有怨言可以理解。

文章認為,內地旅客是港人的金主,對於金主,總要「高看一眼,禮貌三分」,港人即使心中有意見及怨言,總不好意思說出口,但謾罵內地旅客,是對客人不敬,理應譴責。不過,批評不能解決問題,如果不設法解決,港人的糾結就會在心中「長大」,可能有一天會向內地旅客發洩。

https://www.facebook.com/UnitedSocialPress )

《人民日報》海外版今日轉載一篇評論指,指政府當局應該理解香港人的這種不滿,對旅遊業作出適當調控,否則港人很可能會將不滿多發洩在內地客身上。文章指香港對大陸客「開放過度」,有必要收窄,這樣才能為內地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看不到港人的煩惱,不去理解港人的糾結,喊幾句口號、說點冠冕堂皇的話,很容易,但於事無補。如果不去想法設法解決問題,港人的這種糾結就會在心中「長大」,說不定哪一天就會對內地客發洩一下。

《人民日報》海外版今日刊出評論〈擁擠,讓香港人有點糾結〉,撮寫自香港《商報》上月25日的一篇署名評論〈港人糾結於擁擠的折騰〉。《人民日報》文章指港人對自由行的不滿很容易理解,「任誰的神經也經受不了這樣『擁擠的折騰』」。

如今街上行走的卻盡是興高采烈、手提大包小包,到處大採購的內地客。那些提供生活方便的所在,早已不知搬去了哪裡。自由行的確帶旺了香港市道,但也的確改變了香港人過去慣常的生活。港人對此有怨言,其實很好理解,誰都希望門庭若市,客如雲來,可年年月月日日如此,任誰的神經也經受不了這樣「擁擠的折騰」。

倡效台灣設配額

文章強調,旅遊業需要政府調控,香港可以參考台灣的陸客自由行配額制,以免對陸客「開放過度」。

市場經濟不意味政府可以不作為,市場中有調控,調控中發展市場。這樣的理論同樣適用於旅遊業。台灣自2011年起開放大陸客個人遊,採取的是有序漸次開放的每日配額制……台灣是開放不夠,有市場有空間再開放,吸納更多的大陸客;香港卻是開放過度,有理由有必要將空間收窄一點,更重要的是,香港借鑒台灣每日配額制的做法,能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作用,向內地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眾官員 應該做下野囉!!!! - 他們只用同一聲氣, 說示威者的不是。  ---  too bad.

 

(B)《環球時報》今日社評《規定內地訪香港人數,好自私的動議》

大陸旅客迫爆本港令不少市民反感,部分人士都曾提出措施希望減少大陸旅客來港數量,但是《環球時報》今日社評《規定內地訪香港人數,好自私的動議》一文則提出,設定訪港自由行上限一途將消耗內地的行政資源,也將引起內地人的反感,任何行政調控都是「歧視性做法」。文章又指如果香港確實認為清靜比什麼都重要,就要為內地遊客的逐年下降「有所準備」。

社評首先引述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新民黨常務副主席田北辰日前表示,打算稍後在「兩會」提交議案,建議調控內地來港旅客的數量增長率定於3-5%增長的事件背景。社評說設定訪港自由行上限「聽上去挺有道理」,但是這是「單方面實現香港利益最大化的理想設計」,是消耗內地的行政資源,引起內地人反感。

評入境稅想法「太過分」

文章隨後老調重彈,再次表明自由行是中央政府當年送出的「大禮」,而內地旅客對香港經濟的貢獻促進了香港的就業和繁榮。社評提出調整內地遊客人數需以能夠接受的市場方式進行,而不是用行政調控的「歧視性做法」解決,不能因遇到內地遊客就把自由港「變了味」,至於入境稅的想法更是「太過分」。

社評評價有些香港人的情緒出問題,只想要好處而不想承擔大發展的另一面,認為全世界都沒有「只佔好處不要其他」的道理。社評又批評有人把自己放到中華大社會的「特權位置」上,形容是要不得。

近日, 超人又出金句 -- "無能力的爭住做, 有能力的應該出來說多幾句"

 

 

社評指,香港人不能把內地旅客當作搖錢樹:

一些香港人不能把內地遊客當成沒有尊嚴的搖錢樹,想讓他們來多少,中央就通過調控準確放進來多少。他們來了以後還要按香港的規矩「入境隨俗」,處處看當地人的臉色。這哪裡是請人來旅遊?

文章又說香港社會如果希望內地旅客繼續促進經濟,就應該豁達些,如果覺得清靜重要,內地旅客就會慢慢減少,又認為香港不是無可取代的旅遊點:

香港社會如果繼續希望內地遊客幫助提振經濟,就應豁達些,有一些擔待。如果確實認為清靜比什麼都重要,那麼也應對內地遊客的逐年下降有所準備。

香港不是內地遊客無法取代的旅遊目的地,很多人去香港只是購物,想一想現在可以買東西的地方有多少,可以促進自己的冷靜。

文章提出要解決問題,要爭取內地社會心悅誠服的配合,包括通過內地媒體多宣傳香港在內地節假日特別擠迫,以及對旅遊業服務質素的影響。另一方法就是在香港一些新區開闢購物中心和旅遊設施等,以分流方式解決。文章警告,如果香港自毀旅遊業的經濟生命線,會令東亞鄰國「樂不可支」,勸籲香港人反思:

內地遊客在巴黎、倫敦、紐約都帶去了「大聲喧嘩」、「扎堆購物」等毛病,但香港社會一些人比所有「洋鬼子」的反應都激烈。這些香港人的承受力如此低,誰慣的,他們自己是否也該反思一下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針銀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