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蘿蔔糕好好食, 是快餐店長年的必備早餐角色 (不過較為粗製, 一是太多粉, 太少蘿蔔, 跟吃粉無分別; 一是太少料了, 或者太重味精, 以味取勝)

話說回來, 蘿蔔糕是新年必吃的糕點,

大大小小的舖頭在新年期間都會推出蘿蔔糕在巿場大賣.

 

很久之前已想自己試做,

但有前輩忠告說: "若做得不好, 那年的運氣就糟了"

所以還是奉勸大家不做為妙。

 

今年還是在youtube, 看一看蘿蔔糕是不是真的那麽難做哩.

其樂無窮

 

啊, 才知道是用粘米粉的,

看到第一條片, 做得條理分明, 

但赫然看到主持人把一斤的粉不用開, 就倒落鍋中, 跟蘿蔔混和在一起 - 登時目定口呆!

- "咁到得?" - 得嗎?  好懷疑是不是這樣處理的。

竟然樓下留言, 有人讚不絶口!  說D糕肯定唔"桌".

 

再看第二條片, 為的是要看一看這個方法是不是黃金大法,

第二條片, 也相當好笑, 不過是不同方向的好笑

背景似乎在食肆的廚房, 主持人也身穿廚師服, 似乎非常專業, "架餐"齊備.

但是旁邊有好多亞嬸, 七手八脚地幫忙, 七咀八舌在說著如何如何, 好不熱鬧.

起初他們開粉的時候, 非常仔細, 跟著份量表, 一樣一樣的量秤準確, 額外小心翼翼.

片中也鄭重提醒, 做糕的最重要是: 這粉漿最後一定是撞熱水, 另它成為半生半熟的粉!!

不過, 問題來了, 撞熱水的份量沒有"量準" !!!!  - 哈哈! 最後原來都是"斷估" !! - 那麽做出來的豈不是也有可能"桌"嗎, 因為份量不準?

 

再有一條片, miss Lam 的, 就額外體貼哩.

她提醒大家, 當撈粉那一刻, 是較為費勁的環節: 因為結漿, 如此推論, 第一段片, 當一斤粉生au  au 的粉放入鑊裏攪, 由粉粒攪到變漿, 辛苦極了!

這裏也體貼地提醒, 蒸糕之先, 要"登一登", 把內裏的空氣登出來!!! 

這些橋妙, 不講不知啊.

 

最後, 我最欣賞的是Nancy Mama的,

正如留言所說:"她手法俐落"

她道出精要, 是, "若水多, 怕"桌", 唔緊要, 只要加熱, 就可以稍為蒸走D水了, 那麽就乾身一點" - (原來咁簡單!) 不用量得準, 而要靠煮個下去拿捏水的份量!

 

相信新年試做蘿蔔糕並不是因為需要

而是因為節日氣氛, 跟家人一起合作做做糕點, 大家樂一樂而矣。

 

蒸得不好似乎不是偶然的事, 因為是業餘之玩意兒。

 

看了咁多youtube 的煮飯仔, 

有煮冬茹, 彼得鷄, 扣肉, 東坡肉, 等等,

這個蘿蔔糕製作是最好笑的 : 有的勞師動眾, 大陣仗, 但原來到最後出動細小的碗仔來蒸糕!!! (不是一底底的蒸出來的, 原來在玩家家, 大夥兒嘗一口)

有的大大胆胆, 倒晒一包生粉落去, 炒呀炒的, 那裏來的創意?? !!! 

 

雖然攪野, 這反映出蘿蔔糕有多普及 - 跟泡菜一樣, 做的方法多到嚇死你! 莫充一是。

蒸蘿蔔糕大家都鐘意, 不過各師各法囉。

因為它太好吃, 太受歡迎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針銀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